示范服务
作者: 鹤山站 更新时间: 2014-11-30
建站仅两年,就与德国科学家合作举办了“中国资源保护利用开发”培训班,并实施中德生态学研究合作计划(CERP)。自1988年起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委托,鹤山站又为东南亚地区的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国家的科技人员举办了“热带植被恢复”培训班3次。基于完善的设备、齐全的研究、完整的数据,建站仅6年的鹤山站在1990年加入了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野外观测体系。2002年,鹤山站的研究人员应第三世界科学院组织委员会和国际可持续发展协会的邀请,以国际咨询专家的身份参加联合国委托第三世界科学院组织的“科学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国际研讨会,并在会上作了题为“中国华南生态恢复及其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变化上的重要意义”的主题报告。2004年协助植物园保护国际组织(BGCI)进行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教育培训。
鹤山站始终紧跟国际科学研究前沿,近年来围绕全球变化可能对生态恢复的影响研究,以鹤山站为第一主持单位开展了 “中国东部主要农业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相互作用机理研究”(国家重大基金项目),其成果被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中的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计划(GCTE)列为核心研究项目内容,所研究的中国东部南北样带被列为IGBP的第15条国际标准样带的一部分,为开创世界领先水平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一研究在2000年被评为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这是我国生态学领域首次获此殊荣。时至今日,以鹤山站为基础的研究已步入国际先进水平,示范工作产生了很好的效果,鹤山站示范点已接受60多个国家600余名外国学者考察。
鹤山站还受到了国家、院领导的极大关注。国家、院领导人周光召、徐冠华、路甬祥等曾亲临视察,鼓励支持鹤山站的发展。1999年12月,鹤山站研究人员结合鹤山站及其周边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研究成果,向国务院提交了一份关于科学整治长江及珠江流域生态问题的建议书。该建议书提出了“分时空综合整治,改善干热河谷,保育暗针叶林,恢复常绿阔叶林,开辟生态经济带,发展复合农林业”的科学思路和实施具体方法。该建议书由中国科学院直接呈报到国务院总理办公室,受到朱镕基总理的高度重视,并批转至国家计委,成为我国科学整治长江及珠江流域生态问题的决策依据之一。鹤山站的研究人员还受国家科技部委托,主持编写我国十五规划中“生态科学前沿和战略发展报告”。
自建站以来,鹤山站承担了国家、省、部以及国内外合作研究百余项,发表论文近千篇,专著十余部,包括出版了我国恢复生态学第一本专著。鹤山站已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举办了“物质循环”和“氧弹热量计”培训班两次。主办过由中国科学院人事教育局等单位委托的全国首届“恢复生态学的理论与实践高级研讨班“;中国科学院人事教育局资助的、主要由海外中国学者(Sino-Eco)和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参加的“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演替理论与生态恢复实践学术研讨会”;以及“陆地样带:全球变化研究的整合方法”国际会议。
悠久的历史、突出的工作、丰硕的成果、知名的专家、强大的队伍和巨大的经济效益奠定了鹤山站在恢复生态学领域的领先地位。随着鹤山站在恢复生态学领域影响力的逐步增大,研究工作逐步得到国内外的广泛承认。鹤山站1997年成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十五个开放台站之一,1999年底又被列为“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青年创新小组”,成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的一员,现是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35个台站中的重点站之一,是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知识创新工程主要研究平台之一。
鹤山站七五、八五和九五连续三次被评为中科院野外先进集体,1995年起至今每年被评为“广东省青年文明号”,2000年被评为“广东省先进集体”。